一是加快标准体系的建立。在产品质量标准方面,企业应对自身产品有较高的要求,从而形成良性发展。以化工为背景制定干燥设备标准的工作尚未大面积展开,许多企业对标准尚未给予高度重视。此外,标准将规范企业内部的管理,并对标准进行量化指标约束。干燥机企业应引起高度重视。
其次,设备本身的结构升级相对较小。企业应加强意识,在设计制造干燥设备时,首先要认识和解决的问题是设备和技术的结合,设备结构要根据材料的性质来确定。干燥设备行业的高端企业,都是能够很好的将设备和技术结合起来的企业,对下游用户的物料有很深的了解。在很多设备故障的例子中,大家都认为是设备问题,其实是设备和材料不匹配。因此,企业应高度重视对下游用户材料的了解,从而设计生产设备。
再次,企业数量不一定多,但企业要有一定的规模和技术水平。干燥技术在中国发展的时间并不长。企业过去没有经历过过度的经济波动和重大的行业洗牌,可以自己过得去,自己支撑。中国干燥行业的规律是准入门槛比较低,普通工人可以经营一个企业,这也是企业数量多的原因。此外,下游用户对干燥设备的需求范围较广,高、中、低端产品都需要,中小型干燥设备企业也有生存空间。当然,一旦下游需求大幅波动,中小型干燥设备企业肯定会受到很大影响。